這兩天重溫了前些日子於香港買的「胭脂扣」,書看過一次,電影
看過一次,電影的結局挺好看的,與書不同,是難得幾部改編電影中
我覺得比原著好的。
胭脂扣,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的作品,是旅程第二天吃完恭和堂龜苓膏後,碰巧於旺角通菜街(女人街)上發現天地圖書,就進去買了兩本李碧華的小說,因為她早期的作品在台灣已經絕版了,所以這幾年有去香港,就會挑選她幾本小說帶回台灣,去年因為沒時間只好在百貨的書店買她的新書,前幾年是在尖沙咀彌敦道上有逛過門市,但這次去找不到,正當放棄時,下午就在女人街遇到了,怎麼讓我也有永定(胭脂扣男配)的冥冥中注定的感覺。
胭脂扣,敘述著女鬼如花(香港30年代的塘西名妓)返回陽間,找尋同她殉情的十二少陳振邦,故事中協助她尋人的配角永定及阿楚從旁敲側那段舊情與纏綿,讓我們知道來龍去脈,也同時作為新舊差異的對照組,電影中的陳振邦是張國榮飾演,比小說中的十二少多了許多戲份,如花是由梅艷芳飾演,還得了當年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,如今兩人都不在了。
在閱讀的過程中,像是又遊覽了一次香港,只是書中描述的是1980年代的香港,是還未回歸中國的香港,是電車漸漸式微的香港,陳振邦是南北行三家中藥海味舖的少東,是名門望族的紈褲子弟,那南北行座落上環文咸西街,如花是石塘咀倚紅樓的紅牌,那是30年代的熱鬧街坊,如今都不如中上環那邊熱鬧,書中如花為尋找振邦,「跑」了甚多地方,去了上環發現許多「賓妹」,永定向她解釋那些是來香港工作的外傭,原來1980年代他們就在那逗留,那天我尋找A&F的過程中,也見很多外傭或坐或站的在附近逗留。十二少為如花離家出走住進中環擺花街的一間小屋,我在這條小路上也走過,逛了幾家歐美牌子的店家,吃了泰昌餅店的蛋塔,還有簡陋小店的白甘蔗汁、龜苓膏。 不知道十二少是否有在樓上目送如花打車前往塘西花街上班?在那階級觀念根深蒂固的年代,妓女與富家子弟的愛情,雖說轟轟烈烈,面對柴米油鹽到底還是脆弱,鴉片未禁的年代,他倆抽上一口還可逃離現實,但清醒後面對如何過得一生還是渺茫無助。從未受過苦難的振邦,最終還是提出分手想回歸溫暖的陳家,當然,戒了菸乖乖回去便可既往不咎,不用吃軟飯、不用在戲院跑龍套、不用傷自尊,繼承家業、與未婚妻成婚,生兒育女開枝散葉,而當年的「愛情」就當是綺夢一場。
那又何來的殉情?
原來也是一場女人的算計,要不到的別人也別想拿走,這也是她想出來可以在一起的另一個辦法,只是她高估男人對她的愛,他若跟隨她一同食下鴉片,她贏;他若不敢她也已在酒裡下足了安眠藥,她還是贏。誰也料不到,她既是賭輸也獨赴黃泉。陳振邦的不敢,讓他獨活,也讓如花在地下等了他53年,雖苟活也嚇壞了,陳振邦不是不愛只是被現實打成落水狗,選擇了分手,但深愛他的女人為他殉情,他未赴殉卻也昏迷,救活了他不敢想,那三杯酒裡有甚麼?最後他與未婚妻結了婚生了兒子,然後他拋妻棄子、家道中落,晚年又跑跑龍套,偶靠兒子接濟一人獨居。
書裡,如花最後見著振邦與否,不得而知,留給讀者無限想像。電影中,如花找到振邦,唱著當年哼著的小調,將定情之物胭脂扣還給他,「十二少,謝謝你還記得我。這個胭脂盒,我戴了五十三年,現在還給你,我不再等」,對我來說,是比書更好的結局。